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植物的命名

壹、歷史背景簡介
 
名字是人們對於同樣的「物件」溝通的基礎,例如本文編者是nirwa,在現實生活中,當然我還有其他的綽號或稱謂等多個名字或代稱,但我的法定名字卻只有一個,如果我去銀行堅持用nirwa 這個名字開戶,大概會被警察杯杯請去泡茶聊天…所以除了網路上的朋友才知道這個nirwa的代表意義外,其他人是完全不了解nirwa的代表意義的。 
植物也是一樣,因為各個民族的文化不一,所以對同一種植物的稱呼也不盡然相同。像這樣只能在某些區域內流通的植物名字,我們稱為「俗名」(common name vernacular name),因此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的地區常常有不同的名字,以麥為例,英美等國稱為「wheat」,德文則稱為「der weizn」。那該怎麼辦呢?所以就有大家公認且都能辨識的名字,也就是所謂的學名(scientific name)的產生,以下是它大概的誕生過程:

早在十六世紀,法國的植物學家包興(C. Bauhin15601624年)已發現這個問題,他便提出使用屬名加種名的二名制命名法來為植物取個學界都能了解或認同的名字,這就是目前使用的學名系統的濫觴。可惜這在當時並未被受到重視,直到瑞典植物界泰斗林奈(C. A. Linne17071778年)在1753年將此二名制命名法重新提出而發揚光大,隨時間的演進才廣為絕大部份的植物學家所認同與接受。而林奈不僅在命名法上有貢獻他更有「分類學之父」的尊稱,他共整理出999屬、5,846種及1,041種變種的生物種類並將之命名而分門別類。
但在19世紀以前植物學界的使用命名原則,則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各不相讓,直到在1864年巴黎舉行的第一屆國際植物學會,鑑於植物命名的混亂,會中委請Alphonse De Candolle 提出命名規則,建議以林奈的命名法為骨幹而修訂命名規則。在1867年第二屆國際植物學會中才通過Laws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界定了當今使用的命名法。另外,針對成千上萬種的植物,在研究時分門別類是很重要的工作,分類做的好研究起來就能事半功倍。分類的方法從古到今也在不斷的變化,其間有不少人對林奈的方法抱持不同的觀點而提出不同的意見。歷史記載最早是由希臘的Teophrastus 372 ~ 287 BC)所描述的500種植物,他將這些植物分為樹木、灌木與草本三類,以及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三類。再來則是羅馬人Dioscorides64 AD),他描寫了650種植物,他以芳香植物、藥用植物、食用植物來區分植物。當然後來陸續有學者來將植物分類,只是在此就不加詳述。
而我國文字記載最早的分類則是宋仁宗(1057 A.D)下令所編寫的藥書,共編入分類植物約1000種左右。最有系統的分類則是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他將植物分為草穀菜果木等五大類,算是我國在植物分類學上的宗師。林奈則利用雄蕊與雌蕊的數目替植物分類,因為非常方便所以在某些地區或植物學會流行使用了有百餘年至今。
但這些早期的分法大致只是依植物的外型或用途來分類,無法提供物種與物種之間的關係,所以近代的植物學家以演化的觀點來做分類,希望分類能反映出物種親緣與演化的過程。
目前植物物種的分類基本上是以「種」為最小單位,一些相近的種合成一「屬」,一些相近的屬又歸納成一「科」,依此類推共分成六大階段,由大而細分別為:門(division)、綱(class)、目(order)、科(family)、屬(genus)、種(species)。比較細緻嚴謹的分類方式又可分為門(division)、亞門(subdivision)、綱(class)、亞綱(subclass)、目(order)、亞目(suborder)、科(family)、亞科(subfamily)、族(tribe)、亞族(subtribe)、屬(genus)、亞屬(subgenus)、組(section)、種(species)、亞種(subspecies)、變種(variety)、亞變種(subvariety)、型(form)、以及種内分類群(infraspecific taxa)等。在園藝品種的分類上還有「群(grex)」、以及「園藝種(cultivar)」的註明。在一般情況下並不會用到如此細的分類,在仙人掌與多肉植物的分類上,通常都是以用「科」、「屬」、「種」以及「種」以下的那些分類單位來討論。有些書、文獻或一些文章會應需要而再加上一層,把「族」也加入使用來討論。在不同的分類階段有不同的字尾以供辨識, 例如:

( Division ) 通常以 phyta 為字尾, 木蘭門 ( Magnoliophyta  )
( Class )通常以 ae 為字尾, 木蘭 ( Magnoliopsida )
( Order )通常以 ales 為字尾, 石竹目 ( Caryophyllales )
( Family ) 通常以 aceae 為字尾, 仙人掌科 ( Cactaceae )
亞科 ( Subfamily ) 通常以 oideae 為字尾, 類仙人掌亞科 ( Cactoideae )
( Tribe ) 通常以 eae 為字尾,  Cacteae
( Genus ) 通常以 us, a ,um 等為字尾, Turbinicarpus
植物學家一方面對未知的植物做正確的歸類,同時還必須嚴格遵守「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的規定為植物命名,根據命名法規條文命名的植物名才能成為植物學界認可的學名(scientific name)。
根據植物命名法規,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的學名必為一拉丁化的植物名(因為林奈當初命名所使用的是拉丁文,所以後人皆沿用拉丁文,國際植物學會也就沿襲這個傳統),一個學名至少應該包括屬名(generic name)、種名(specific epithet)及命名者(author)三個部分。
「種」以下分類級常由三個字或四個字之拉丁文組成,前者稱為三名法(trinomial nomenclature),後者稱為多名法(polynomial nomenclature)。
 
  貳、學名之結構與法則
 
[二名法]:
植物學名 = 屬名  +   種名  +  命名者
例如:  Echinocactus  grusonii   Hildmann

中文俗名 = 金虎鯱
英文俗名 = Golden Barrel
1. 第一個字是屬名(generic name
字首必須大寫,大多是名詞或帶詞性質的詞,用單數主格。其來源是古拉丁名、希臘名或者是其他文字的拉丁文化的字詞,用以表示重要特徵、植物原產地,或以人名來命名。例如:
源自拉丁名: MelocactusMelon cacti
源自希臘名: EchinocactusHedgehog、豪豬、刺口的)
產地名拉丁化: Stromcactusstrombos,像樅樹子以及像旋轉的錐子)

Lobivia(玻利維亞Bolovia
人名拉丁化: Rebutia19世紀之法國仙人掌商人P. Rebut

Espostoa(秘魯植物學家Nicholas Esposto

Haworthia(英國動、植物學家Adrian H. Haworth

Parodia(阿根廷的植物學家Lorenzo Raimundo Parodi
特徵拉丁文: Turbinicarpus(果實、種子像針頭一般)

Astrophytum(似星狀之物)

Mammillariawith nipple,像乳頭的)
2. 第二個字是種名(specific epithet
字首小寫,以斜體字或畫底線表示之,大多是形容詞,其性、數、格必須和屬名一致,其含意是植物形態特徵、生態環境、原產地、用途或有其紀念性。例如:
特徵: M. albicans (白天丸,白色、淡色的)、M. gigantea(永春丸,巨大的)、M. angelensis(天使)、M. senilis(白宮殿,老年的)
人名: Aztekium hitonii George Hinton)、Echeveria laui (Alfred Lau ) A
Aztekium ritteriFriedrich Ritter
產地: Ferocactus arizonicusArizona,亞利桑那)、Drosera capensisCape,南非之Cape省)
要注意的是由於拉丁文之名詞或形容詞皆有「性別」之分,所以種名或屬名也就要跟者有性別(格)。它們的性格表現於字尾,如-us為陽性,-a-es為陰性,-um-u為中性,只有少數例外,原則上屬名與種名的性格相同。
性格的認定主要是以植物學界的傳統來認定,如果沒有相關的參考才由命名者認定植物應該是「陰性」、「陽性」或「中性」。例如,命名者認為這種植物「看起來」或「本質上」應是陰性的,於是命名者就給它一個具陰性性格的名字。
3. 第三個字為命名者(author
命名者可為全名或縮寫,字首必須大寫且不可斜體,可參考M. Griffiths (ed.). The New 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 Dictionary of Gardening. Macmillan Press 1992, London. 第四冊的附錄,或者是麥志景先生著的「彩色多肉植物圖鑑第二輯」裡的附錄也有詳細的介紹。通常是在學界有名的專家或學者才會用縮寫來表示,一般都是用拉丁文化的全名。
命名者之後則是該植物在種以下各級分類群(亞種、變種、亞變種、型、亞型以及園藝種名等)之名稱及分類階層之符號所組成,這是為說明植物之分類地位及命名歷史所加上的註解。
另外,學名出現在一篇文章中,有時為了印刷或閱讀方便往往都不斜體或只以粗體表示,且省略了命名者,只會列出屬名與種名。然而正規的表示方式應要列出命名者以及用斜體字(如 Astrophytum myriostigma Lem.)或底線(Astrophytum myriostigma Lem.)予以標示之。
4. 學名中常見的拉丁文縮寫或符號
縮寫 原拉丁文
代表意義 
cv. cultivarietas 栽培變種(園藝種)
et    X et Y 表示 X 與 Y 一起命名此一物種
et al. et alii 和其它的(人物)
ex.    X ex. Y 表示 X 以建議此名 Y 是以論文公開命名此物種
emend. emendavit X emand Y,表示 X 修改 Y 的命名方式
in    X in Y,表示 X 是正式命名者,但由 Y 以論文公開此名
sp species
subsp.或ssp. subspecies 亞種
var. varietas 變種(同種而分布不同地理位置而有性狀上的差異者)
subvar. subvarietas 亞變種
f. forma 品型品種
f. fide X f. 表示根據 X(人名)
f. filius f. X 表示是 X 的兒子
nov. novus 新的
auct. non.     auct. non. X 表示著作非 X
hybrid 雜交
+ graft 嫁接
(Modified from 黃增泉植物命名指南2002年麥志景彩色多肉植物圖鑑第二輯2版2004年)
[三名法]
即加進了變種的名稱,例如:
Lophophora williamsii var. decipiens Croizat 銀冠玉
   




屬名 種名
變種名


[多名法]:
即加進了品型(form)的名稱,例如:
Lophophora williamsii var. decipiens cristata 銀冠玉綴化

   



屬名 種名
變種名 品型名
 
5. 異學名(Synonym
同一種植物以最近被承認之學名者為主,之前的命名為異學名。命名有誤而被後人改正亦是。例:Sclerocactus uncinatus ssp. crassihamatus (F.A.C.Weber) N.P.Taylor表示最早先是由F.A.C.Weber所命名且歸在另一屬中,但N.P.Taylor認為它應該歸類為 Sclerocactus這一屬,且這個分類以及學名被The International Cactaceae Systemtic GroupICSG)或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ucculent Plant StudyIOS)所接受(這是以仙人掌以及多肉植物而言,不同的植物可能會有不同的植物學會來界定學名的有效性)。
那 為什麼會有那些異學名呢?這是因為早期會因不同學者使用的方法不同與觀點的差異而不斷的被重新分類,可能有些學者會把某一屬併到另一屬去,也有學者把某些 屬從一科中移出另組新科等等之類的事,所以植物的分類目前還有一些分歧。而近代隨著時代科技的進步,因為新的實驗證據出現如DNA定序技術而鑑定出相似度或異同處來重新分類,都有可能導致學名的變化。
所以一種植物的學名可能會有數個異學名,它被認可的正式學名基本上只有一個。但要注意的是,有些分類方式即使是被IOS所接受,但部份的專家學者並不認同這樣的分類方式而仍然有爭議,所以並未為全部的專家學者所認同使用,例如Echinocactus屬、Opuntia屬、Sclerocactus屬、Turbinicarpus屬以及Eucalyptus屬等等。所以在一些書籍,尤其是圖鑑書上,通常都會把異學名也列出供讀者參考。在這舉一個例子,如:
正式學名:
Sclerocactus uncinatus ssp. crassihamatus (F.A.C Weber) N.P.Taylor 1998
異學名
Echinocactus crassihamatus F.A.C Weber 1896
Ferocactus crassihamatus (F.A.C Weber) Britton & Rose 1922
Glandulicactus crassihamatus (F.A.C Weber) Backeberg 1940
Hamatocactus crassihamatus (F.A.C Weber) Buxbaum 1951
Ancistrocactus crassihamatus (F.A.C Weber) L.D Benson 1969
Hamatocactus uncinatus ssp. crassihamatus (F.A.C Weber) Glass 1998
Pediocactus uncinatus var. crassihamatus (F.A.C Weber) Halda 1998
(參考自 Anderson EF. The Cactus Family.
你發現了嗎?最早是F.A.C Weber 1896年所命名,所以不管後人再怎麼改變它的分類(分類在不同的屬),括號內一定是他的名字,且在同年(1998)也有其他學者(Glass氏和Halda氏)也同樣將它重新分類並分在不同的屬,只是這兩個分類法似未被IOS所接受(IOS已經將Ancistrocactus屬或Glandulicactus屬併入Sclerocactus屬了),所以這就是它的異學名才會有這麼多個的由來。然而有些專家學者或書籍作者並不認同上面1998IOS的分類,他們仍以Ancistrocactus crassihamatus (F.A.C Weber) L.D Benson 1969的學名來稱呼這個植物。
6. 雜交種(Hybrid
符號 代表雜交,為有性生殖的一種。
6.1「種」雜交的寫法
例如:
中文名:般若兜
學名寫法為:
Astrophytum ornatumDC.Weber Astrophytum asteriasZucc.Lem.
 母株(提供柱頭以結果者)        公株(提供花粉者)
乘號後的字首應為大寫,整個字應是拉丁文。乘號 ╳是雜交符號,與其後的文字相連,如  Astrophytum asterias,若用英文字母 x ,則中間要空一格,如:
x Astrophytum asterias

6.2「屬」雜交的寫法
乘號後的字首應為大寫,整個字應是拉丁文,且必須以斜體表示。為兩親或三親學名的結合。若為四個(三個也可以)以上的屬的雜交,則由育種者自行命新名,但須以 -ara 結尾。例如:
Echinobivia
表示此Echinobivia Echinopsis屬和Lobivia屬的合併寫法。
╳是雜交符號,字首用大寫,須與其後的文字相連,且須以斜體表示。
7. 嫁接種(Graft
符號 代表嫁接種,為細胞性的雜交(cellular hybrids)。

7.1同屬不同「種」植株嫁接的寫法

嫁接種,例如:
     Syringa +correlata
表示此嫁接種為Syringa chinensis Syringa vulgaris所嫁接而成,可給予新種名,correlata是為這一嫁接種之新種名。以+號為首,之後字首用小寫,必須拉丁文化且必須以斜體表示。

7.2不同「屬」植株嫁接的寫法
不同「屬」植株的嫁接有一特別的名稱叫「嫁接變異」( 或譯「嵌合體」)graft chimera(註)、chimeragraft hybrid),然而這非常少見,有興趣者請看附錄一中的連結。以+號為首,之後字首用大寫,必須拉丁文化且必須以斜體表示。為兩親屬名的結合。嫁接屬,例如:
Crataegomespilus dardarii
表示此嫁接屬Crataegomespilus Crataegus monogyna 加上 Mespilus germanaca的屬名結合。dardarii是為這一嫁接屬之新種名。
也有另一種寫法,就是不能給予新種名,只以園藝種名(cultivarietas, cv.)的方式來命名,例如:
Ortegopuntia (Ortegocactus macdougalii + Opuntia compressa)
 Ortegopuntia cv. Percy
表示此嫁接屬Ortegopuntia Ortegocactus macdougalii 加上 Opuntia compressa的屬名結合。它有Opuntia 的身體,卻有Ortegogactus的外觀(表皮)。
相關的解釋請參考附錄一中的網頁連結。
註:
Chimera 是一種在希臘神話中出現的怪物,它由獅子的頭、山羊的身體以及龍的尾巴所組合而成,且會噴火。Graft chimera乃是取其義。
8. 園藝種(栽培種)名
有時會看到在正式學名的最還會有一些文字,這通常就是園藝品種(cultivar),而那些文字就是它的園藝種名了。那什麼是園藝種呢?園藝種是栽培植物的基本分類群之一,一個園藝種是經人為選出,具有某一特質或一些特質的一群植物。這群植物在經過適當的方法來繁殖後,其特性都具有清楚的可區別性、一致性、以及穩定性。
園藝品種有「群(grex)」以及園藝種名,可為現代語文,不一定為拉丁化的文字。它要放在學名的最後面,用單引號或在園藝種名前加上 cv. cultivarietas的縮寫)且字首要大寫,不可斜體。例如:
狂刺金虎
Echinocactus grusonii Hildm. ‘Curvispina’    
Echinocactus grusonii Hildm. cv. Curvispina
Curvispina curve spine(彎曲的刺)的拉丁化)
常見的園藝種名有:
Variegatus ‘Variegatum Variegata’錦
從拉丁文
variego而來,有不同顏色的、使之有不同顏色之意。表示植株內除葉綠素外參雜有葉黃素、葉紅素或其他色素而產生黃、紅或其他的顏色表現。
 Monstrosus Monstrosum Monstrosa’石化
從拉丁文
monstrous而來,巨大的、畸形的、怪異的之意,表示植株的生長點不只一個。
 Cristatus Cristatum Cristata’綴化
從拉丁文
cristatus而來,像雞冠狀突起的、有冠毛的之意,表示植株的生長點由一個點變成橫向線狀的現象。
咦?為什麼它們都有三個名字呢?別忘記拉丁文的名詞是有性別的喲~ 如果忘記了請再回頭參考前面的說明。另外要注意的是,有的書籍並不會把這些「錦」、「石化」或「綴化」列為園藝種名,而是以 f. (品型form)的表示方式,例如:
Lophocereus schottii f. monstrosus  上帝閣石化
 Lophocereus schottii ‘Monstrosus
 
  參、學名和俗名之外… 
 
除了學名和俗名外,其實是有一個學名更精確的用法就是它的 field collection number(採集田野編號、野外編號)。為什麼說是比較精確的用法呢?因為學名還會依著分類觀點不同而換來換去,但是 field number 卻是唯一的。field number 的表示法為發現者的名字簡稱再加數字,如:
Turbinicarpus pseudomacrochele Buxb. & Bckbg. SB1049, U1779   長城丸
早期歐洲人到美洲時有些是植物學家、有些是蒐集者、有些是愛好者,當他們發現一種沒見過的植株後,會把它挖起來帶回去種,同時也會先給它一個編號,這個就是 field number的由來。所以蒐集者只要看到外觀有一些差異的就會給一個編號,但是這些植物經過分類學家的鑑定後可能都被認定是同一個物種。例如上面長城丸的例子就有兩個 field number,經鑑定後都被認定是同一個物種。SB1049代表一個縮寫為SB的人,他的第1049號蒐集品(不一定代表是他的第1049個蒐集品),以此類推。
這些field number通常會被正式的記錄,也會附帶一些相關的資料如發現地區例如:墨西哥(Mexico)的Santiago Teotongo省的Tamazulapan地區,在往Buenavista的路上,於海拔 2200公尺等之類相關記錄,所以field number除了可以知道這個品種外,也可以查到它原產地的相關資料來當作種植或學術研究的參考。
這些field number所對應的學名及發現者可在 Ralph Martin's Cacti and Succulents Page 內查詢,或特別查詢 Mammillaria 屬的 field number 其網址可參考附錄二。不過要注意的是,有部份的 field number 是由日本人所採集而編號的,在這些歐美國家的查詢 field number 網頁中可能會查不到它的代表意義。
對一些個體差異小的品種通常都不會特別要求附 field number,但對一些個體差異大且容易有雜交的物種,field number 幾乎可以說是「純種」的代名詞。因此仙人掌科的Rebutia 屬、Mammillaria 屬和其他變異性大的品種在歐美國家販賣時通常都會附有 field number
  肆、中文名與漢字名之間的曖昧關係
 
學 名雖然有利於不同國家的學者溝通,但對國內絕大部分的業餘愛好者而言,要認得這些拉丁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別說要把它記下或唸出來了。在台灣因為早期 的仙人掌與多肉植物都是由日本引進的,且國內又沒有專責機構來替仙人掌和多肉植物命中文名,再加上中日文文字的共通性,所以除了少數即有的中文名字如早期 祈奎先生所著的「多肉植物-園藝分類與栽培」與近期麥志景先生著的「彩色多肉植物圖鑑」內的少部份品種外,國內絕大部份都沿用日本的漢字名來稱呼。這些漢 字名通常是由最初引進者來命名,所以同一種東西不同引進者可能會各自取名,而導致名字混淆,如Thelocactus bicolor Britton & Rose 大統領,又叫赤眼玉、兩色玉、麗容丸等,所以最近日本的命名方式就大多採用學名的音譯,並以片假名書寫。因此較新的品種或是一些早期不是很流行的品種可能都沒有漢字名,這時看到的就是片假名。
所 以國內在書寫上有漢字名就用漢字名,若沒有就寫拉丁學名。在口語溝通上也是如此,只有唸法就比較像日文的片假名唸法,彼此才可能聽的懂指的是什麼。業餘玩 家之間也有些非正式的簡稱,如「烏魚」也就是「烏羽玉」之類的品種,不過這種簡稱卻容易引起初學者以及不同地區玩家之間的困惑及困擾,所以個人並不鼓勵這 樣的用法。日本園藝名和拉丁學名的對照可參考附錄一。
那拉丁學名很難記是不是就不用記了?其實當你在瀏覽外國網頁或看英文書時就發現稍微記一下拉丁學名還是很有用的,況且久而久之你就會記起來了,並不用特別去背,這是一種嗜好與興趣又不是要考試,應該不用那麼幸苦吧?
   伍、結語
 
我花了不少時間和神 再次補充了一些原本我貼在塔內的整理資料,並將之重新編排、改進內容,希望能讓它更具完整性、可讀性以及參考性,也盡可能的以仙人掌或多肉植物來舉例來更 貼近仙肉愛好者一些。如果能經由學習而了解到學名的用法以及相關的代表意義,來開拓我們的視野、增加不同的樂趣,豈不快哉?希望這一篇能幫助有興趣的人有 些許的概念,如要更深入了解,請參考附錄二之額外資料以及其他相關的書籍或資料。
最後,謹以此文獻給所有仙人掌或多肉植物愛好者。
 
參考資料
1.黃增泉. 植物命名指南. 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 2002.
2.李梅華. 植物的名字. 台灣仙人掌與多肉植物協會會刊第六期 2004.
3.Anderson EF. The Cactus Family. Timber Press 2001. Portland.
4.Preston-Mafham RK. CACTI-the illustrated dictionary. Timber Press 1994. Portland.
5.麥志景. 彩色多肉植物圖鑑第二輯2. 淑馨出版社 2004.
6.郭華仁. 台大農藝學系種子研究室全球資訊網 http://seed.agron.ntu.edu.tw/IPR/nomen.htm
7.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http://www.sinica.edu.tw/~hastwww/nomenclature.htm
8.潘富俊 et 趙婉如. 台北植物園自然教育解說手冊(). 台灣省林業試驗所.
http://www.tfri.gov.tw/book/sp105/sp105-9.htm

9.Hydrocactus電子雜誌 web journal. Special Issues: Genera and Species.
10.Desert-tropicals. available at: http://www.desert-tropicals.com/
11.Cactus Art. available at : http://www.cactus-art.biz/
12.Miscellaneous references
 
附錄一、一些網頁連結
1. Field number
Ralph Martin's Cacti and Succulents Page available at
http://ralph.cs.cf.ac.uk/Cacti/cacti.html
Mammillaria Cactus Genus Fields Collection Numbers available at
http://www.mammillarias.net/fields.php
2. 日本園藝名和拉丁學名的對照(日文網頁)
http://albino.sub.jp/database.html (內有品種特徵簡介,部份有照片)
http://www7.plala.or.jp/shaboten/wamei/wamei.html(只限球型仙人掌)
http://www7.plala.or.jp/shaboten/wamei/wamei.lzh (上面那個網頁的壓縮檔,可解壓縮後離線來查詢)
3. 有關Graft chimera的相關資料或討論
http://www.cactus-art.biz/schede_fotografiche/Ortegopontia_cv_Percy/Ortegopuntia_cv_Percy.htm
http://www.cactus-art.biz/note-book/Dictionary/dictionary_graft_chimaera.htm
http://www.coplfr.org/articles13a16/article14pag1.html
http://tcss.kiffer.idv.tw/cgi-bin/LeoBBS/topic.cgi?forum=1&topic=623
http://tcss.kiffer.idv.tw/cgi-bin/LeoBBS/topic.cgi?forum=1&topic=766&show=0
4. 學名中拉丁文的字義查詢 (英文)
Dictionary of Botanical Epithets
http://www.cgriffith.net/SearchBases
附錄二、額外資料 -「國際植物命名法規」簡介
植物是用「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ICBN)來命名。而ICBN目前是以西元2000年在美國St. Louis市的第十六屆國際植物學會所定案的第十三版為依據,稱之為 the St. Louis Code(因它的書皮是黑色的,所以又叫the Black Code)的規範來命名。以下是它的簡單內容說明:
這個規範 ( The Code ) 包含3部:
1. Principles(原理)
2. Rules and Recommendations(法規)
3. Provision for the governance of the Code (訂正、管理這個規範的規定)其中 Principles 6 條, Rules 62 條相關的條文來說明。
它的英文簡介可以在下面找的到:
www.sc.chula.ac.th/botany/eClass/2305313/Nomenclature_1.pdf
The St. Louis Code 的英文版定義可以在下面找的到:
www.bgbm.fu-berlin.de/iapt/nomenclature/code/SaintLouis/0000St.Luistitle.htm
有興趣了解者,它的中譯版本可在黃增泉先生所著的「植物命名指南」第二版中找到。
 ( 如果要引用或參考此文, 請註明出處為 "台灣仙人掌與多肉植物協會" 以及協會網址 http://tcss.kiffer.idv.tw 謝謝~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